上海就是浦东

上海就是浦东

浦东县,川沙县1961年,撤销上海市浦东县建制。原浦东县的农村地区划入川沙县,其余部分分别划归杨浦区和吴淞区(1964年5月吴淞区撤销后划归川沙县)。浦东县的建立时间虽短,意义却极为重大,这是行政区划的名称中第一次以“浦东”二字命名。1992年国务院以国函〔1992〕第146号文批复:同意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建制,将原川沙县和黄浦、南市、杨浦三个区的浦东部分及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合并为浦东新区。此时的“浦东新区”土地面积约532.75平方公里。2009年南汇区正式并入浦东新区。

1920上海浦东

陆家嘴东路15号、陆家嘴中心绿地南面,有一所古色古香的老宅,名为“颍川小筑”,是吴昌硕纪念馆。

1920年,民国初年。

彼时的浦东沿江地带,成为浦东地区最早整片城市化发展的区域。

随着一批渡口码头的形成和工厂、仓栈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陆续迁来,集聚而居。

2008年5月12日,汶川突发地震。

连续作战12个日夜后,刘中民艰难完成了63名伤员和100余名伤员家属的转移工作。

同年9月,刘中民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国内首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

与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不同的是,学生除接受传统临床培训外,还要懂得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科学知识,并亲赴灾难地进行救援演练。

刘中民在汶川震区转移伤员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市卫生应急医疗队初建。

最终专家组一致同意,上海市卫生应急医疗队从全世界60个国家的200个医疗队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支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2020年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

作为中华医学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委,刘中民欣慰地发现,20余年的学科积累与城市应急管理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实践和理论,被科学运用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2017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要优先发展干细胞。

国家方向、地区发展、科技进步、使命召唤、政策开放在干细胞这个节点上,汇合了。

2019年7月,上海市发改委首批12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唯一聚焦干细胞领域的中心也花落东方。

随着国家一系列干细胞政策出台,干细胞已被认为是实现中国生物医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重要领域之一。

助聋门诊先后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的医务社工沈宜君还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

2015年7月1日,陆家嘴街道“金色纽带”党建模式正式启动,创建这一党建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国“生产力最活跃的区域”,打造“最有活力的党建”。

从此,一条看不见的“金色纽带”,将陆家嘴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社团和组织连接起来,党建引领、多元共建,共享人民之城。

浦东发展、筑巢引凤,一大批医学专家落户东方,让更多的浦东百姓共享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医学专家陈义汉、刘中民,肿瘤医学专家李进,普外科专家胡海、傅传刚,呼吸重症专家李强,上海工匠、消化内镜专家徐美东、上海医务工匠张奇……这些来自东方的名字,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返回顶部